石头记怎么样,红楼梦到底值不值得看?
读红楼梦的几种境界,看看你是哪一种?
余少年时曾读红楼梦,只觉书中人物爱情甜蜜,离别凄惨,又听的几首红豆曲、葬花吟,不觉潸然泪下。青年时读红楼,也识得红楼中人,成长中的烦恼,悲欢离合,情非得已。年届中年,再读红楼,细细品味,却觉得人生百态,经历风风雨雨,谁不是红楼个中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一段红楼往事。
原来这红楼梦,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时期,读出来到有不同的感悟。余今将红楼梦理解之境界做几层归纳,让各位看官有个趣味,对各位自己的一篇红楼有个评价。理解红楼梦的境界分六重:
一重,没读过红楼梦,却也知道有个贾宝玉,也知道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因为红楼文化的传承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文化积淀里了,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重,少读红楼。少年时读红楼,凭着兴趣爱好,只读自己喜好的美好的一面,比如贾宝玉生于富贵之家,生活无忧无虑;再比如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只觉得无限美好却丝毫感觉不到个中愁滋味,因为没读到。
三重,细读红楼,乃知书中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利益瓜葛,也能感受到大户人家的家长里短、喜怒哀愁,也看家族内关系盘绕,矛盾冲突,如看宫斗剧《甄嬛传》一般,嬉笑怒骂、悲天悯人。如此境界,只能看到书中正面描写,却悟不出书内之真谛。
四重,读懂红楼,当今之红学界者,多为愿意研究红楼梦者,能透过书中文字表面,看到背后所影射的真东西,于是才有了红学界的各种猜测。二百年来,能真正读懂红楼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多年以来,信息不发达,很多史料故事不能为广大学者所公知,只能以自己的认知内猜测某段红楼文字大概影射何人,何时,何事,却无定论。如今互联网高度发展,信息发达,却很少有人沉下心来研究书中真意了。
五重,真读作者深意,由字面意思,读出背面之下一部宏大的史诗巨著,细研究书中不写之写,故事可以讲的比书中文字多出十倍,方不辜负了作者满纸荒唐言,字字皆血泪。如此境界,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史书所不写的真实历史故事。山石道人目前也正在此境界攀升之中,但还有更高一重境界。
六重,看书,如见真人真事一般,了解作者写红楼梦这部书的真正意图,将其演示给大家看,以警世人,方悟人生真谛。此境界,可见真悟道,弹指一挥间多少风流人物、痴男怨女于滚滚红尘之中经历爱恨情仇,顷刻灰飞烟灭。正是: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辗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接下来,山石道人为各位系统的解读红楼梦,欢迎大家留言提问,余为各位真爱红楼者一一作答,如觉得山石道人评的好,欢迎转发交流。
为什么感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几乎没有描写缠足的情节?
泱泱五千年中华文化史,数之不尽的文化元素打上了中华独有的烙印。这些中华独有文化,有些是当之无愧的国粹,放之四海也熠熠生辉。有的却反射了旧中国封建体制对人性的严重束缚。比如女子缠足习俗,堪称旧社会迫害女性的一部殷殷血泪史。《红楼梦》作为一部描写明清社会世相的百科全书,却为何几乎未涉及到女子缠足情节的描写呢?我想这正是因为女子“缠足”弊病使然。
中国古代女子缠足习俗的来历女子缠足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但从孔子“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的言论开始,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就一直延续着。缠足是男权社会里封建礼教宣扬女子对“三从四德”服从思想的需要。因为一旦把女子的脚缠成了“三寸金莲”,女性在劳动和交往方面必定会大受制约,只有困守家中,甚至站立、行走都要扶墙靠壁。这样一来,不仅让“男主外,女主内”社会分工模式顺理成章,也让“男强女弱”成了铁定事实,女性如有什么不满、反抗、私奔之类的举动,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便唯有忍气吞声,无条件听任摆布。
女子缠足何以成为社会流行趋势女子缠足之所以能在全社会层面普遍推行,自有其滋生的沃土:封建统治阶级对女子“三从四德”行为的强制引导,酸腐文人对这一变态行为的推波助澜,以上原因必然导致这一社会畸形审美的趋势化。许多旧文学作品里对美丽女子的形容皆有相似的描述,什么樱桃小口、纤纤素手、身形袅娜、莲步轻移……可见古代审美普遍“以小为最”,男权至上时代,女子为讨得男子欢心,纷纷沦为追时尚美的奴隶,至于能达到“莲步款款、弱柳扶风”目的的缠足,没有发言权、选择权的女子便不得不屈就。
缠足行为对旧时女子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缠足习俗得以被废除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抨击缠足:
吾闻尊处向有妇女缠足之说。始缠之时,其女百般痛苦,抚足哀号,甚至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当此之际,夜不成寐,食不下咽,种种疾病,由此而生。
我的祖母、外祖母都出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不幸的是她们都拥有一双脚背高高隆而肿起、除大脚趾外余趾皆下扣变形呈锥状的“小脚”。我年幼时虽只有几岁,却清楚地记得,年迈的祖母即使在家附近稍微多走几步路,脚痛呻吟之声便不绝于耳。就这样,她还自豪地对不谙世事的我说:看你们大脚多丑!谁谁谁就是因为没“裹小脚”三十多岁才随便找个人家嫁了……如此云云,可见封建桎梏对女子身心的荼毒到了什么地步!所幸随着女性社会意识的全面觉醒,上世纪清末民初,女子缠足习俗终于被废止。
为什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几乎没有关于缠足情节的描写《红楼梦》中几乎没有关于缠足情节的描写正是这部作品伟大之处的表现之一。这部著作诞生于“男尊女卑”思想仍旧兴盛的明清时期,正是如此,曹公能首先有“解放女性意识”的萌芽思想,实在是太了不起了!著作一问世,便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里亮出一个空前未有的进步观念:把女人当人看,给予女性足够的尊重。这在当时真的是石破天惊的伟大行为!
《红楼梦》在开篇之初,曹公就旗帜鲜明地道出成文宗旨——使闺阁昭传。他在第一回目里清楚地道出: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 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他带着这个目的来写,他笔下一个个光辉优秀的女性形象无不刻画得栩栩如生: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平儿、鸳鸯、紫娟、晴雯……几十个青年女性不仅仅是美丽、智慧的化身,而且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人。曹公甚至借宝玉的口褒赞她们: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他的眼里,女子才是真正的“山川日月之精英”啊!
所以世所公认,这是一部颂扬女性自由、崇尚女性解放的伟大著作。既然是为女性高唱赞歌,对于残害女子身心行为的“缠足”习俗,我想曹公要么不正面去写,即使稍有涉及也是以女子血泪控诉封建礼教对女子身心的残酷迫害。这样来看,文中几乎未见关于缠足的情节描写就对了!
#我是风西夜昨,一个力求务实的纯文学爱好者,喜爱阅读喜爱写作,所发作品皆为自主原创,愿与头条同好共结笔友!#
为什么红楼梦曾经被禁?
《金瓶梅》被禁过吗?为什么《红楼梦》被禁过?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是被明清名家称为"四大奇书″的四部古典文学名著。这四部(其实包括《红楼梦》)演绎了历史纷争,草泽英雄、漫记神鬼的故事以及市井生活。代表了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独具民族风格。深受广大读者和人民群众的喜爱。问世以来流传不衰。《金瓶梅》虽未被封建政府查封,却有封建评论家认为"切不可令妇女看见″。"至于文法笔法又非女子所能学,亦不必学″的封建论述。还有说是"天下第一淫书″者。完全对该书写作技巧和艺术手法于不顾而言他。《金瓶梅》描写的是市井生活,没有触碰到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所以没有《红楼梦”的不幸。一一一一一一《红楼梦》产生的年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即将崩溃的前夜。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农及下层人民与封建王朝的对立日益激烈,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巜红楼梦》揭示了封建伦理道德、礼制法规的虚伪。反映了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和争取妇女的平等地位,以及婚姻自主的民主主义要求,起到了这封建的作用,就必然触碰了统冶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将《红楼梦》打入冷宫。我认为这就是《金瓶梅》没有被禁而《红楼梦》被禁的原因所在吧!(由于本人不会在手机上分段提行,故用一一表示分段提行。请诸位见谅。)
红楼梦中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
《红楼梦》有很多不写之写,比方秦可卿葬礼上,被薛蟠提起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就很令人好奇。这个“坏了事”,连准备好的棺材板都无法享用的老亲王,究竟犯了什么事?他的身份又是谁?《红楼梦》对此,还真有一些线索。
(第十三回)贾珍见父亲不管,亦发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今还封在店里,也没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罢了。”
一,义忠亲王老千岁是谁
“新红学”喜欢将《红楼梦》与清史结合,说是曹雪芹家事。这个观点见仁见智,君笺雅侃红楼并不支持这种观点。所以,所谓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就是小说中人物,不存在原型的说法。就算有的话,也是历朝历代对权力有野心,却失败的代表。不过,义忠亲王老千岁其人,非常重要。
义忠亲王老千岁,肯定是皇室亲王。亲王是古代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多是皇帝至亲血缘。
“老千岁”未必真的老,就像忠顺亲王也不老。“义忠亲王老千岁”一定比忠顺亲王老。
四王八公作为有最大功劳于国的十二个功勋,他们没有一个得“义”字和“忠”字。这当然是曹雪芹有意写他们会随贾家一起被覆灭。还有一个原因是“义”“忠”,不容易得。
义忠亲王老千岁,是一个与四大家族亲近的亲王。可能是皇帝兄弟,或是太上皇一辈或长辈也有可能。
二,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什么事?
从“义忠”二字推测,“义”字在前,“忠”字在后。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清楚,梁山泊起义时叫“聚义厅”,义字当头;到宋江改名“忠义堂”后,忠字当头,意思完全改变。
像忠顺亲王肯定是皇帝的亲信亲王,又忠、又顺,与义忠亲王老千岁有区别。忠靖侯史鼎得了“忠”字,别看他与贾家亲近,也是皇帝的亲信。
义忠亲王老千岁,“义”字当头,本有“揭竿而起”之意。他“坏了事”,肯定是权力斗争失败,所以没资格享用之前的棺材。
薛蟠拿出的那副棺材板产自“潢海铁网山上”,名叫“樯木”。
【甲戌眉批: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宁不可叹!】【甲戌侧批: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
脂砚斋认为“这幅棺材板”代表执迷不悟。就是《好了歌》所唱的内容。他一个亲王什么不缺,执迷不悟的只有权力。
棺材暗示“升官发财”,亲王再升官就是皇帝。暗示“义忠亲王老千岁”因权力斗争失败深陷“铁网”。“樯”者,墙也,囹圄也。
第三,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的影响
脂砚斋批语说【蒙侧批:“坏了事”等字毒极,写尽势利场中故套。】
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棺材板都用不了,受影响最大的是四大家族与他走的最亲近的薛家。薛蟠父亲亲自带棺材给老王爷,证明薛家投机王爷争权。他英年早逝,薛家一落千丈,肯定与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有关。
秦可卿葬礼规模非常大,北静王为首的四王八公,没有皇帝圣旨却“违法”出席,使得他们结党之事昭然若揭。无疑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
结合忠顺王与贾家关系极其生疏。蒋玉菡周游在忠顺王与北静王之间,可知两派权力对抗。
忠顺王是皇帝亲信,又忠又顺;北静王违法出席秦可卿葬礼,将御赐鹡鸰香念珠送给贾宝玉,宣扬自己受“海内名士”青睐,来到京城就在王府聚集,不忠不顺。
秦可卿葬礼是贾家抄家的转折点。通过义忠亲王老千岁这副棺材,暗示二者结局相同,都是权力斗争惨败而“坏了事”。
第五十四回,王熙凤讲“聋子(龙子)放炮仗”,也预示贾家卷入北静王“谋反”被抄家治罪。其实,义忠亲王老千岁何尝又不是北静王?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石头记是围绕哪三人写的?
《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 、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
版权声明:文章均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将配合处理!
- 上一篇: 神仙膏怎么样 卡尔曼尼贵妇膏效果好吗
- 下一篇: 美赞臣怎么样 港版美赞臣为什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