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考研该怎么复习?
考研数学是很多人担心的学科,也是复习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学科,不过最后的结果有时也是不如意的。
1.考研数学的特点
考研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难。主要是因为这门学科是现实生活中的总结,非常抽象首先理解起来就有着难度。其次需要一定的推理能力,有时候拿到一道题一点思路也没有,只能在那里干瞪眼。
因为数学比较难很多同学改变了复习的计划和目标院校。我身边很多的同学当时为了尽可能少学些数学,而选择数学二。还有我一个学习金融贸易专业的发小复习了一段时间,放弃了数学这门科目,专门找了不考数学的民族经济学。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出题灵活多变的特点,这也给不少同学带来烦恼。
2.打基础阶段
首先我感觉基础是最重要的。基本的概念,性质和公式定理是首先要掌握的。备考时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就是看一些数学教学视频,然后按照教学中老师讲的做题方法去做题。这样的速度和效率是很快,但是我感觉基础有点弱。记得我问过我同学邻域是开区间还是闭区间,这是关于邻域最基本的概念吧,他竟然不知道。
其次面对近些年考研数学灵活多变,基础差的真的很不利。可能学会了一些做题的套路,但是换一种方式就可能措手不及了。
举个例子吧,有两棵树看似长的都挺茂盛,其中有一颗的根扎的很深,而另外一棵则不太注重。但是等到大风来时,或者风换个方向就会有一棵被吹倒。此外,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也分为武功招式和内功心法,《九阴真经》上下上下两部也是一个是招式一个是内功心法,令狐冲也是二者具备才可能有能力笑傲江湖。
我的备考建议是先结合教学看课本,把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做一遍。这样虽然有点耗时间,但是可以把基础打得很扎实。
此外做了课后习题你可能会发现,有几个课后习题就是考研真题或者有些改变。课本推荐是高数用同济版的。
线性代数用紫色的也是同济大学版。
概率论用浙大版的(据说第四版)。
然后再看市面上的复习书全书,复习全书会把知识点列的很清楚,例题也很经典。难度和题型方面也是个考研对接。复习资料的选择方面可以选用李永乐老师的(或者早年李永乐和李正元合作编写的)。
考研机构文都的数学老师汤家凤出的复习全书。
张宇老师出的三十六讲。
此外也有些老师会出一些复习资料,其实感觉都相差不大。考研数学老师的话上述的这三个都行,李永乐老师的号称“线代王”,并且其团队里的武忠祥老师高数讲的也挺好,其团队王式安老师是原来考研数学命题组的,概率讲的也不错。
汤家凤老师讲的很细致,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考虑一下,另外汤老师也很认真负责。
张宇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讲课幽默风趣,经常讲些段子和数学届的故事,个人魅力挺大的,能力也很突出。
3.提高阶段
复习全书过完一遍后,一般是去做一些题。一般有张宇老师的一千题,汤家凤的一千八题,李永乐老师的六百六。这个怎么说呢,我感觉是没有必要的,当时我也是做了六百六,难度偏大,效果也不是很好。
如果我还要考研或者给建议的话,我会推荐直接做真题。从真题中提升自己,并且总结规律。用书的话可以推荐上述的几个老师编著的真题详解,这里推荐高教版的真题详解。
据说这个编的很不错,也是后来才知道这本。
4.冲刺阶段
这个阶段一般的老师都会出一些压题卷或者什么冲刺卷。说实话难度还是挺大的,如果你感觉复习的相当好可以试试,但是我感觉还是不要做的好(我感觉这些老师都是赚些钱才出的)。这部分时间还是以总结真题,吃透真题,查漏补缺为主。
至于压题方面我想多说几句,有的老师可能有些渠道压的还挺准的(2018年李林老师)。考研数学届也有“双李”和“双林”的说法,双李指李永乐和李正元(辅导书),双林指李林和蔡燧林(压题)。当然这个啊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于此,好好复习才是正确的道路。
最后我想说,考研数学是有点难,复习起来有时也很痛苦,但是要知道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击败对手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巧算方法?
1、互补数
互补数的巧算是我们最早,也是最先开始学习的巧算方式,这种巧算主要是运用一句口诀“末尾合十互补数”。一般来说,我们在加法运算当中,只要遇到末尾的数相加起来可以得到10,那么我们可以进行先算,由于末尾合十,所以得到的都是整十、整百的数,其实是非常方便计算的,比如下面这一组数据可以先算,得到了答案也是非常简单的。
2、同尾数
在加法中我们找互补数,那么在减法中我们就找同尾数。同样的,同尾数也是有一句口诀,“末尾相同同尾数”。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计算里的时候,如果发现了有同尾数,我们可以进行先算,这样的话也可以得到整十、整百的数,方便我们进行后面的计算。当然同尾数和互补数有一句口诀“互补加法同尾减”,这句话一定要记住,这是在不断地提醒我们,互补数是在加法当中运用,同尾数是在减法当中运用的。
3、归整法
当然归整法也是我们经常使用到的一种巧算,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巧算。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如果遇到了99、199、299、301、42……这种非常接近整十、整百的书,那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先将它们看作整十、整百,再进行多退少补就可以了。
4、9的巧算
关于9的巧算,老师在视频中给大家讲解过,只需要运用我们的一双手就可以解决一位数,或者两位数乘9的问题。如果是一位数乘9,那么非常简单,只需要从右到左数手指,把数到的那根手指弯下来,“弯指”的右边是十位,“弯指”的左边是个位就行了。
那么如果是9乘两位数,方法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步骤稍微多了一点。首先就需要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写到得数的百位上面,再看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数手指,将右边数过的手指减去百位的数字就得到十位数,没有数过的手指就是剩下的个位数。这里要注意在减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够减的情况,那么就运用借位的方式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5、头同尾合十
最后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一般来说,如果我们遇到“头同尾合十”的这种数进行相乘,那么可以直接运用巧算得出答案,而且是非常快的。前面两位就是头×(头+1),后面两位就是尾×尾。比如45×45,那么前面两位就是4×(4+1)=20,也就是说得数的前两位是20,得数的后两位是尾成尾,也就是5×5=25,所以45×45答案就是2025。我们在做这种计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满足“头同尾合十”才能进行计算,比如45×44就不能这样计算,因为虽然它们头相同,但是它们个位数并不能加起来等于10,所以这种巧算是不适用的。
以上就是老师今天为大家总结的5种巧算
想学好数学化学物理怎么学?
昨天还在给一个家长说,目前疫情阶段很多同学多少都会受影响,但同时也是一个机会,区别就在于,在初三这么一个特殊时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和趋势下,谁能在家坐的住,谁能有条不紊地按着应有的进度和步骤脚踏实地的去复习!
对于你提到的几门学科,课程应该都已经结束,开始进入总复习阶段,我们依次大致来分析下。
数学,建议采取“分类真题——模块专题——模拟试卷”的方式来进行。
分类真题,即往年数学中考试卷,每次只做同一类型的题目,比如做化简求值,就只把化简求值的题目全部做完,如果只做应用大题,比如利润,那么就只做这一类真题。模块专题,在每做完一类型的分类真题之后,找资料书上给出的对应的模块专题去做,例如,化简求值每一套真题做完,去做化简求值的模块题,然后再去做比如三角函数真题,再做三角函数模块题,以此类推。模拟试卷,当把所有的类型题和专题基本做完,就可以进行自我模拟考试了,注意时间分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体会考场做题和私下练题不同之处!化学,和数学有一点不一样,建议采取“模块专题——背——模拟考试——背”的模式。也许能看出化学我反复强调背,数学我强调的是练!
模块专题,比如物质推断、离子共存、粗盐提存等等,每一本总复习资料上都有类似的专题;之后是背,背那些自己做题过程中觉得模糊的、似是而非的定义,概念和物质特性,背那些自己不会的答案,反复记忆!模拟考试,当把所有类型专题做过,也背过记住之后,直接进行模考,自我检测,在这里,对应的试卷可以是往年真题,也可以是新模拟卷;每套试卷结束之后,不要急于做下一套,先把这一套试卷错误和不会,还有模糊的地方搞懂背会,再进行下一套卷子的模拟!物理,建议采取“分块复习——经典例题——对应真题”的方式进行。
分块复习,八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很多章节知识点关联性不强,比如物态变化、光学、声学等,这些章节知识点比较固定,八年级下册整一册都在讲力学,而九年级上册大部分在讲电学,力学电学是重中之重!对于物理可以先分块复习!经典例题,在上一步分块复习中就会发现很多经典例题和经典的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记忆,在这一步骤中,可以与老师同学多交流,积累经验和丰富的思路。对应真题,对于每一类型知识点按以上两个步骤进行之后,就可以去练习对应的真题了,物理暂时不用着急做模拟,等把各个模块专题做的差不多了,再另行安排模拟自测。由以上建议可以看出,数学贵在练,化学要多背,物理重在理解!希望通过你的努力,重点高中的大门向你敞开,欢迎你的到来!
九年级数学100多分怎么提升到115?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初中九年级数学有一百多分,那么就证明你的数学基础是很好的,你对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基本知识点至少你都能做到举一反三了,那么如果你想提高到115分左右的话,你就得不断的总结方法总结经验,一般简单的题目知识点你保证一定过关了,你就可以去攻克一些难题,多刷题,多练习,一定要反复的去学习,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的知识点,那么你就基本掌握了,接下来每天坚持,不久你的数学就会有所提升了。
江苏葛军vs江西陶平生?
葛军,男,汉族,1964年10月生,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人。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新课标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
曾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现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多次参与江苏高考数学卷命题,且因“试题难度大”而被称为“数学帝”。
2019年6月11日,葛军在微头条上公开发表声明称,自己只参加过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卷的命题工作,除此之外,都是谣言。没有参与过任何一年高考全国数学卷的命题工作,也没有参与任何江苏以外省份的高考命题工作。
外号“数学帝”的葛军,1990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担任国家集训教练,带来团队以230分碾压各界各国出色选手,一战成名。
2003年葛军参与江苏省高考数学命题工作,全省平均分只有68分,让葛军这个名字从此成为许多学生的噩梦,“葛军出征,寸草不生”。
在高考数学领域,还有一位“大神”,他就是被誉为“陶神”的陶平生。无独有偶的是,“陶神”也是南京高校毕业的,就读的是南大的数学系。“陶神”称为我国数学界的神话,是东南地区奥林匹克竞赛主试委员会主席。
陶平生出题风格跟葛军差不多,以难著称,在他担任命题组长的4年里,江西高考数学平均分从来没有超过80分。2008年,第一次担任江西高考数学命题组长时,制造著名的“惨案”。当年江西高考数学压轴题,无一人全部答对,平均得分只有0.31分,秒杀了30多万考生。
“陶神”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道题学生不会,老师也不会。据说,全省包括老师在内,能够全部答对的不超过3人,最后吸引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出来解答这道“神题”,并对此题“盖棺定论”,认为“此题难度较大,适合竞赛而不适宜高考”。
版权声明:文章均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将配合处理!
- 上一篇: 励志类文章 励志半命题作文
- 下一篇: 梦见杀人被抓 杭州许某作案后一直睡在作案时的房间里